江铜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编制项目启动
此次报道的特斯拉研究的可扩展的分级能源分配网格技术或将改变电网分配太阳能的方式,光伏发电将得到更好的推广。
在海外需求部分,海外拉货力道暂未出现明显影响。在需求方面,国内外运输都受到冲击,因此目前已有组件厂受到海外客户催货,虽然组件出厂价一向难以调整,但不排除在海外零售端出现价格小幅上涨的情形。
因此预判单晶硅片价格短期内将较平稳。如今碰上疫情,将导致多晶硅片供应进一步下降,在供应量低的情况下,接下来价格将呈现平稳走势、甚至不排除微幅调涨的可能。整体而言,PV InfoLink认为今年需求由Q1向Q2、Q3延迟,但2020年需求目前仍维持原预测134.3GW的水平。2. 由于疫情影响,不仅工人返工情况恐不如预期,部分区域到岗之后还需自主隔离7-14日,让制造商的开工率爬坡缓慢。加上垂直整合厂在年假期间也保持单晶电池片的开工率,因此整体产出仍维持较高档位。
不过价格的波动,将取决于疫情时间的长短。多晶电池片则因为年假期间大多已关停,因此多晶电池片近期随政府宣布延后开工,整体产出量低。相关机构测算,2019年通威、特变、大全、中能、东方希望等头部企业合计多晶硅出货在国内占比约78%。
REC2019年第四季度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亏损300万美元,这家公司在去年夏天完全停止了华盛顿多晶硅工厂的生产,解雇了最后100名员工,只留下了一位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可以在REC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时恢复生产。通威前不久发布了扩产规划,2020-2022年通威硅料产能分别扩张到8.5、11.5-15、15-22、22-29万吨。国外多晶硅企业现状:亏损呈常态国外多晶硅企业惨淡经营时日已久,瓦克2018年多晶硅业务利润和营业额双双下降,瓦克将利润下降归结为受多晶硅价格大跌的影响。转机似乎已经到来,根据中美贸易的相关内容,中国将加大对美国多晶硅的进口量,REC目前正在评估摩西湖FBR工厂重启运营的可能性。
2019年这些企业又有新进展,永祥乐山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投产;新特能源5月投产3.6万吨多晶硅新产能;新疆东方希望年产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在12月实现全流程贯通,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进入全面投产运营阶段;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与晶科签署1.35万吨多晶硅协议,随后又与晶科和隆基签署供货协议,2020年至2022年的订单供货总量将达到14.04万吨;2019年上半年,保利协鑫新疆6万吨多晶硅项目首期如期达产。风云变幻之后,全球多晶硅产业将迎新格局,中国将成多晶硅重要的生产基地。
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是我国重要的多晶硅进口地区,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9月,自韩国、德国、马来西亚进口量共计11011吨,占9月总进口量的92.7%,而这些地区对应的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分别是瓦克、OCI。在生产成本方面,根据新特能源第三季度财报,新投产项目产能达到3000吨/月,满产后成本有望低于5万元/吨。韩国多晶硅企业OCI同样艰难,此前在收购马来西亚多晶硅工厂后,OCI在马来西亚地区的多晶硅供应稳定, 以2.7万吨/年满产运行,月均产量2200吨左右。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其多晶硅生产成本为7.42美元/千克~8.12美元/千克。
2019年一季度瓦克多晶硅业务EBITDA利润率为-17.0%,前不久,瓦克公布2019年财报预告,宣称将迎来历史上最大亏损,净亏损6.3亿欧元。退出、裁员,曾经的国际多晶硅巨头OCI、瓦克连日来坏消息不断,与国外企业的消极状态相反,我国多晶硅企业扩产步伐正在加速,多晶硅生产成本在逐渐走低。韩华公司日前宣布将在明年2月关闭多晶硅业务,这意味着继OCI之后,韩国地区失去了1.5GW的多晶硅产能。国内巨头成本优势助推凶猛扩张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32%,产能达到46.2万吨,同比增长19.4%。
对于国内多晶硅企业而言,龙头企业基于低生产成本的优势,正在加大扩产步伐,二三线企业则面临洗牌国外多晶硅企业现状:亏损呈常态国外多晶硅企业惨淡经营时日已久,瓦克2018年多晶硅业务利润和营业额双双下降,瓦克将利润下降归结为受多晶硅价格大跌的影响。
退出、裁员,曾经的国际多晶硅巨头OCI、瓦克连日来坏消息不断,与国外企业的消极状态相反,我国多晶硅企业扩产步伐正在加速,多晶硅生产成本在逐渐走低。2019年这些企业又有新进展,永祥乐山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投产;新特能源5月投产3.6万吨多晶硅新产能;新疆东方希望年产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在12月实现全流程贯通,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进入全面投产运营阶段;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与晶科签署1.35万吨多晶硅协议,随后又与晶科和隆基签署供货协议,2020年至2022年的订单供货总量将达到14.04万吨;2019年上半年,保利协鑫新疆6万吨多晶硅项目首期如期达产。
在生产成本方面,根据新特能源第三季度财报,新投产项目产能达到3000吨/月,满产后成本有望低于5万元/吨。上表是依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整理的2018年全球多晶硅企业产能情况,截至2018年,全球前十二家多晶硅企业中,国际企业占据四席,瓦克、OCI分列亚、季军。对于国内多晶硅企业而言,龙头企业基于低生产成本的优势,正在加大扩产步伐,二三线企业则面临洗牌。相关机构测算,2019年通威、特变、大全、中能、东方希望等头部企业合计多晶硅出货在国内占比约78%。风云变幻之后,全球多晶硅产业将迎新格局,中国将成多晶硅重要的生产基地。转机似乎已经到来,根据中美贸易的相关内容,中国将加大对美国多晶硅的进口量,REC目前正在评估摩西湖FBR工厂重启运营的可能性。
韩国多晶硅企业OCI同样艰难,此前在收购马来西亚多晶硅工厂后,OCI在马来西亚地区的多晶硅供应稳定, 以2.7万吨/年满产运行,月均产量2200吨左右。韩华公司日前宣布将在明年2月关闭多晶硅业务,这意味着继OCI之后,韩国地区失去了1.5GW的多晶硅产能。
REC2019年第四季度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亏损300万美元,这家公司在去年夏天完全停止了华盛顿多晶硅工厂的生产,解雇了最后100名员工,只留下了一位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可以在REC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时恢复生产。综合来看,上表5家多晶硅企业产能超过42万吨,根据电新产业研究预测,2020年这几家企业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9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而在群山的工厂生产状况不容乐观,据OCI表示,这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其生产成本几乎是当前平均售价的2倍,关闭群山工厂之后,OCI的多晶硅生产将转移至马来西亚地区。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其多晶硅生产成本为7.42美元/千克~8.12美元/千克。
2019年一季度瓦克多晶硅业务EBITDA利润率为-17.0%,前不久,瓦克公布2019年财报预告,宣称将迎来历史上最大亏损,净亏损6.3亿欧元。国内巨头成本优势助推凶猛扩张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32%,产能达到46.2万吨,同比增长19.4%。通威前不久发布了扩产规划,2020-2022年通威硅料产能分别扩张到8.5、11.5-15、15-22、22-29万吨。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是我国重要的多晶硅进口地区,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9月,自韩国、德国、马来西亚进口量共计11011吨,占9月总进口量的92.7%,而这些地区对应的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分别是瓦克、OCI。
成本方面,预计生产成本力争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3万元/吨扩产首先要在资金上做好充分准备。
光伏扩产在即,如果生产效率有10%左右的加速度,对于业内龙头企业来说是非常值得的一项投入。从已经准备扩产的四家企业看,发行股票是最主要的筹资手段。
隆基股份去年4月完成了39亿元的配股发行,去年10月,又计划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募资50亿元;中环股份的50亿元定增方案也已获批,正在执行中。近日,中环股份发布公告称将调整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案,调整后发行对象范围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
根据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显示:其中明确了2020年度新建光伏发电项目补贴预算总额度为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户用光伏,补贴竞价项目(包括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按10亿元补贴总额组织项目建设。募资成功后,中环股份将用于建设月产75万片8英寸抛光片和月产15万片12英寸抛光片生产线。从政策角度看,此意见稿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小,由于今年是光伏补贴最后一年,很多光伏项目可能会抢在今年并网,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需求量也将有所提升,如果相关企业未能及时做好准备,没有完成扩产目标,很可能错失良机。复工之后,企业怎样抢回失去的时间,尽快让产线可以如期投产是一个问题。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未能如期开工,在扩展产线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变得至关重要。平衡重式叉车CPD2.0产品,其配备的大功率电机和高级驱动桥,可为整车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也可确保车辆稳定可靠运行,特别适用于负荷重、具有挑战性的场景作业;3.0吨牵引车则以强劲的牵引力用于车间内或车间之间大批货物的运输,可以解决厂房内不同区间物料的高效搬运;比亚迪新推出的蓝蚁系列产品,针对仓储内狭窄通道转弯和掉头困难的特点,以创造性的设计为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
初步统计,涵盖中环在内,已经宣布扩产的四家光伏龙头企业累计投资已超过400亿。稳定性强、节能环保、操作灵活的叉车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将给企业的物料准备节约大批时间,从细节着手,才能让企业在几乎同时起跑的情况下抢占先机。
随着资源的集约、产能的扩大,产业化优势就会越明显,企业的生产成本越低,也越具竞争力。换掉陈旧的机器设备,加速产线上马的进程,是扩产企业的必然之选!究竟这些光伏企业谁会率先完成扩产目标,让我们拭目以待!。